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.lishi54.com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好书推荐 >

《台湾往事》:描述台湾市场经济发展历程

时间:2016-01-20 责任编辑: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:
  《台湾往事:台湾经济改革故事(1949-1960)》
  
  郭岱君老师写的《台湾往事:台湾经济改革故事(1949-1960)》的书名有几分文艺,将“往事”和“经济改革”放在一起,没有留心的读者可能以为是本随笔、漫谈之类的书。
  
  更容易让大陆读者错过这本书的字眼恐怕是“台湾”。我之前曾有幸从郭老师处亲耳听到不少那段60年前的历史,甚至在这本书出版的过程中,还帮助联系过出版社。在中信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本书之后,好友热心在北京组织了一个讲座,请郭老师演讲。我接到讲座通知时,第一反应竟然是,台湾60年前的故事到底有什么用?要不要去?请郭老师吃个饭是不是更有意思?这个想法让我自己很吃惊。我猛然意识到这两年不知不觉对台湾的热情消失了很多,这种变化非常微妙,自己几乎都没有察觉。
  
  傲慢和无知是大敌。
  
  这本200多页的小书梳理的是一个伟大的中国故事。那些1949年在大陆失败后去台湾的一代人,知耻而后勇,居然乾坤大挪移,让岛上几百万人逐渐过上有尊严、有财富的生活。台湾经济的起飞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,这个奇迹的出现不是那么简单的,如果我们老是以为台湾是靠一点美援就创造出经济奇迹,恐怕骨子里太看重美国人了。
  
  《台湾往事》谈的是改革,在中国的改革,在中国人之间进行的改革。这本书可以作为所有想在中国的某个地方发起、推动、参与改革的人的必读书目——无论你要改革的是企业、组织、社区,还是所在的社会。
  
  这段历史最让人惊诧的是,一群头脑里满是保守守旧计划经济思想的国民党官僚,怎么就短短几年转变到市场经济的思维,用价格、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力量推动了台湾经济的转变?
  
  此书讲到台湾经济改革当中的三次财经大辩论。第一次辩论,是关于台湾是走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道路;第二次是关于外汇制度改革;第三次是如何进行全方位改革。也许因为我这一代大陆人从未经历过大辩论,没有意识到大辩论的价值,更没有想到过这种社会大辩论的可行性,居然真的可以充分发动政府官员、学者、产业领袖参与,就事关国家大政方针的议题达成共识。这段历史颠覆了我的认知。
  
  改革听上去像是好事,但也常常意味着错误、争论、代价、风险、失败,甚至流血、监禁和死亡。中国历史上改革家有好下场的、全身而退的例子并不多。改革家面对的未来是不确定的,无论领衔改革的人多么杰出、权位有多高,都难免出错。而大辩论对于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。真正的辩论不是在乎谁输谁赢的争吵,更不是贴大字报式的大鸣大放,而是在于公开发表自己的分析,让不同意见的官员、专家、企业家说事实,讲道理,把似是而非的问题讲清楚,使得决策者能够胆大细心做出抉择。压制意见,即使是压制那些后来证明是错误的、不合理的意见,往往副作用更大。
  
  这三次大辩论给我的更重要的启示是,当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后,让改革者、批评者、参与者有机会进行理性、透明和公开的辩论,总结教训,反思过往,凝聚共识,这对于促进改革全面、深入的进行是极为宝贵的。
  
  在我以往的印象里,我总觉得这样的大辩论非常“不中国”,不符合中国的传统和文化。台湾的数次财经大辩论得以顺利进行,很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当政者在输掉大陆之后,知耻而后勇,再没有什么需要遮遮掩掩的。涉及到岛内的前途的大问题,每个人都有切身的责任感,无论观点对错,都可以坦荡直言。书里举了好几个很生动的例子,谈到原本反对改革的人后来是如何支持改革的,谈到那些害怕大辩论会影响社会和谐的观点,读来让人感慨深思。
  
  读此书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活生生的人,极为卓越的人。书中有两个主角,主导台湾经济改革的“经济沙皇”尹仲荣,和一直让人误解为只会“打太极”的严家淦。两个人最了不起的地方是能够想尽一切办法做管用的事情,不教条,以确保政策和改革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。他们的执着和智慧让人叫绝。
  
  其中有一个小细节,改革初期,尹仲容力排众议,利用美援条件,发展纺织业;等到纺织业迅速发展,形势一片大好之后,他又果断解除了纱布进口管制。当很多人担心苦心扶植起来的纺织业会因此倒下的时候,他直言不讳道,政府要扶植的是自有的纺织业,而不是温室的企业。结果,一批受保护的企业确实倒下了,但留下来的都是有品质的。
  
  类似的,严家淦作为财政部长,在面对财政部整个官僚体系的反对时,仍能坚定不移支持经济改革,采用减税和免税的措施,推动经济成长。我们常说,“屁股决定脑袋”,真正的改革者,从不如此。
  
  书中精彩故事不一而足,且几乎每个故事下面都有脚注,或是来自郭岱君老师亲自采访当事人,或是引用文献和书籍。其用心程度令人肃然起敬。
  
  尽管此书谈论了台湾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,但作者重述这段历史,并非要劝说中国大陆亦步亦趋,效仿台湾当年的道路。历史不是教科书,不是教学辅导材料,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启发,比如书中描述的关于改革者的专注品质。如今我们身边所有事情都与深化改革大有关系,改革的方向、路线甚至手段都越来越清楚,但是,上上下下改革的动力在哪里?政府可以监管股市,通过资本市场的起飞为企业提供出路,这些都是策略,却永远不是改革的动力。
  
  喜爱这本书的人,一定是有行动力的人,能放下无谓纷争而真正做实事的人。我们绝大部分的人希望的改革是从上至下的、平缓的、顺利。这本书印证了:这样的改革是完全可能的,而且在不久前就实现过。
  
  很幸运有郭岱君老师这样的人物,她充满家国情怀,有学者的严谨和文学家的灵性,掌握着极为丰富和难得的史料。她是个真正的大家,用一本小书把那段历史最富有力量的人和事清晰展现在我们面前。她是这个时代的瑰宝。
  
  最后,必须提一句,她和她的同事们正在完成关于抗战史的巨着。这部作品将深深震撼你和我。
相关文章推荐:
  • 蒋介石统治之初的台湾社会
  •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
  • 台湾第一美腿(图)
  • 郑成功收复台湾岛的故事
  • 台湾新一代美胸辣妹
  • 台湾首个人体女模特
  •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
  • 台湾隔空投放的攻心传单
  •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台湾幽禁照
  • 从小事做起,台湾首富王永庆的故事
    顶一下
    (0)
    0%
    踩一下
    (0)
    0%
    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