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急报!急报!”
“吴王阖闾以伍子胥、孙武为将,起倾国之兵伐楚!”
“吴军与楚军隔汉水列阵,决战一触即发!”
“吴军大破楚军,乘胜向楚国腹地挺进!”
“吴楚再战,楚军再败!”
“吴军与楚军连番交战,五战五胜,已兵临楚国都城——郢都城下!”
“楚王出逃,吴军攻入郢都!”
周敬王十四年(前506年),吴国与楚国的战事持续升级,牵动世人目光。上至各诸侯国的王公大臣,下至黎民百姓,无数人睁大了眼睛关注着战局的演变。
自从当年楚平王听信谗言,杀了伍子胥的父兄,伍子胥逃到吴国,筹谋借吴国之力复仇时起,天下有识之士就知道吴国与楚国之间早晚必有一场大战。但让绝大多数人始料未及的,是这场战争真的开打之后,竟然完全呈一边倒的态势:楚国一败涂地,堂堂万乘大国几个月内就面临灭亡的危险;吴军兵锋之盛,一时震惊天下。
然而作为这场大战胜方的幕后推手,伍子胥却没有感觉到一丝报仇的快意。他的大仇人楚平王已经死去多年,本想着父债子还,找他的儿子楚昭王算账,但如今虽然攻下郢都,楚昭王却逃匿无踪。伍子胥率兵全城搜捕,把郢都翻了个底朝天,也没能逮到楚昭王。一口恶气无处发泄,伍子胥下令挖开楚平王的坟墓,开棺鞭尸。这一通鞭打足足打了三百下,把那具骷髅打散了架才罢休。
这个时候,曾经是伍子胥好友的楚国大夫申包胥正为了躲避吴兵,逃到深山之中。听说了伍子胥鞭尸之举,他义愤填膺,派人传话指责伍子胥:“当年冤杀你父兄是楚平王做得不对,但你率兵攻入郢都,逼走楚昭王,也算是大仇得报了吧。如今你却做出挖坟鞭尸这样的事,你不觉得做得太过分了吗?”
“你告诉申包胥,多年以来,仇恨的火焰已吞噬了我的心。除了复仇,我活着不知道还能干些什么!就像一个人走在野外,天快黑了,前路断了,我也只能倒行逆施,做一些在你们看来是过分甚至疯狂的事了!”伍子胥冷冷地对申包胥的信使说。
“你为了给父兄报仇能够覆灭楚国,我身为楚国的臣子,却一定要拼尽全力让楚国复兴!”伍子胥当初逃难之前,曾对申包胥撂下狠话:“我必覆楚!”申包胥则毫不退让地回答他说:“子能覆之,我必能兴之!”为了践行自己的誓言,申包胥星夜兼程,赶奔秦国去讨救兵。之所以向秦国求救,是因为楚昭王的母亲是秦女,秦楚有一层姻亲关系。
“吴国就像是野猪、蟒蛇,欲壑难填,侵略成性。我们楚国遭难只是个开始,如果放任不管,吴国就会逐步蚕食它的邻国,他日祸必及秦。如果秦君您能在这危急关头帮我们一把,我们楚国今后一定感念您的恩德,忠心侍奉您。”见了秦国国君秦哀公,申包胥痛陈利害,苦苦恳求他出师救楚。
但要为了已经破败的楚国去得罪正在崛起的吴国,即便秦国再强大,也不愿轻易冒这个风险。于是秦哀公命人去打发申包胥,对他说:“君上已经知道了你的请求。你且先到馆舍休息,等我们开个会商量商量,讨论讨论,研究研究,有了决定再派人告诉你。”
申包胥清楚知道这是秦哀公的托词,但现在自己有求于人,也不能跟秦人硬来,想来想去,申包胥想出了一个办法,那就是以情动人,更简单地说就一个字:哭。
接下来的几天里,申包胥就一直站在秦国宫殿外,放声痛哭。有人劝他回旅馆休息,他就哭着说:“我的君主现在逃难在外,不知道有没有吃的穿的。我身为臣子,一想到这事,眼泪根本就停不下来,怎么可能安心休息呢?”www.lishi54.com
这一哭就是七天七夜,申包胥不饮不食,昼夜痛哭不停;身体虚弱得站不住了,就靠在墙上继续哭,据说到最后眼泪都哭得变成了血块。
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申包胥的行动终于感动了秦哀公。他感慨地说:“楚国虽然出了楚平王这个无道昏君,但是这个国家还有申包胥这样忠心耿耿的臣子。有这样的忠臣在,我们能不保存楚国吗?”
于是秦哀公走出宫殿来见申包胥,并拍着他的肩膀当场朗诵诗一首:
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。与子同仇!
岂曰无衣,与子同泽。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。与子偕作!
岂曰无衣,与子同裳。王于兴师,修我甲兵。与子偕行!
这首《无衣》收录于《诗经·秦风》,是秦国民歌,也是秦国军中战歌。秦哀公为申包胥朗诵这首慷慨激昂的战歌,意在表明秦国愿与楚国同仇敌忾,共退吴兵。
申包胥见秦哀公如此表态,心下感激涕零,硬撑着给他磕了九个响头,才坐下来进点饮食。
秦哀公言而有信,当即派大将率战车五百辆东进救楚。这个时候,吴军在楚地逗留太久,已经丧失了最初的锐气。秦军赶到之后,就在一个叫稷的地方击败了吴军。恰巧此时吴国内部又出了乱子——阖闾的弟弟在吴国自立为王——内外交困之下,吴王阖闾只得放弃楚国,回师平乱。在外避难的楚昭王趁机重新回到郢都,楚国得以保存。 |
相关文章推荐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