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.lishi54.com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红军长征故事 >

老红军忆长征:强渡嘉陵江 只有他1人生还(2)

发布时间:2014-06-23 20:46:47 来源: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:
  伏击日军汽车运输大队,1个小时毁敌车48辆
  
  百团大战第三阶段,我军转入反扫荡作战。1940年10月11日,上级给刘应启所在的新10旅发来急电:“敌人正在大规模扫荡总部和主力部队,令你旅在和(顺)辽(县)公路上选择有利地形(设伏)歼灭敌人的车队,越快越好”。
  
  旅首长将这项任务赋予了28团。刘应启迅速作出部署:一营集中轻武器、手榴弹,用一个连埋伏在南侧公路两边山沟里构筑阵地隐蔽好;二营在东山上准备歼灭由和顺来援的敌人,三营作机动使用。
  
  13日上午9时侦察员报告:敌人的汽车运输大队由辽县方向开来,有四五十辆,正向伏击设下的口袋开来。
  
  可是,敌人很警惕、很狡猾,快到伏击圈时,放慢了速度,先派一辆车开进我军伏击阵地内侦察。“情况有变,这一辆车不能打,要放过去,不然的话,打掉这一辆车,后面的运输大队汽车都开倒车跑回去了”。刘应启要求部队要随机应变。
  
  敌第一辆车安全地开了过去,后面的车队加快了速度,很快汽车全进入伏击地带。“开始打!”前面的车辆被刘应启带领的一个连拦阻住了,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一样,轻机枪、步枪、手榴弹、炸药包、汽油瓶等全部砸向敌人的汽车上,翻了跟头的汽车堵住了后面车辆的道路。车上的敌人没有清醒过来,就去了西天,一个也没跑掉。从战斗开始到结束,一个小时内,毁敌汽车48辆,敌人无一漏网,我军无一伤亡,受到刘邓首长的嘉奖。
  
  在朝鲜战场上,他和敌机玩起了捉迷藏
  
  “调刘应启速来北京接受新任务”。1950年10月下旬,正在华北军政大学高干队学习的刘应启接到总政电报时,高兴得跳了起来说:“到朝鲜去打美国鬼子。”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要组建五六个后勤分部,组织决定刘应启任志后二分部政治部主任。
  
  五次战役攻汉城的时候,刘应启乘着小吉普车往前线赶,天上来了老美的油挑子,在车头上转。于是他跟老美斗智斗勇,命令驾驶员开着吉普车与飞机捉迷藏。车子先开得飞快的,突然一个刹车,把敌机撂到前面去了。等敌军好不容易绕回头时,车子一加油门,又把它甩到后面去了。敌机好几次往下扔炸弹,都击中不了吉普车。绕来绕去,敌机急眼了,不停地往下扔水桶一般大的炸弹。其中有一颗炸弹在车子旁边爆炸,一块弹片呼啸飞来,钻透了车门,而刘应启当时正好倚在门上,那块弹片钻进他的身体,被担架队发现后急忙送往医院,他又一次死里逃生。
  
  离而不休,他的长征没有尽头
  
  1965年8月28日,刘应启离休了,他的新长征也开始了。
  
  离休40多年,他离而不休。
  
  学校、工厂、农村、机关,800多个单位、1000余场报告、百万人次听众——他曾经战斗过的晋冀鲁豫、巴山蜀水、白山黑水、西北高原、江淮平原等地,都留下了刘应启“新长征”的足迹。
  
  2003年4月,扬州一家工厂亏损严重,即将申请破产。厂领导慕名找到刘应启,请他为职工们讲最后一课。接到邀请的刘应启一连几天伏案准备到深夜。
  
  “爬雪山难不难?过草地险不险?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意志,红军将士攻难克险,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。只要精神不垮,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,什么样的绝境都能走出!”刘应启精彩的演讲,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。
  
  报告会一结束,这个工厂的干部职工便在厂区挂出“发扬红军传统,振奋企业精神”的横幅。他们发愤图强,自愿4个月不拿工资,集资为工厂购买原材料。仅用半年时间,企业便扭亏为盈,走出了困境。
  
  1995年,是扬州市实施“希望工程”的第一年,刘应启则是全市“希望工程”捐款的第一人。这一开头,就坚持了十几年。
  
  扬州军分区第一干休所有一份统计:刘应启先后资助的特困学生、困难群众共计200多人,累计捐出了40多万元。而正军职离休、每月收入上万元的他,一直都没有存款。
  
  老伴田静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,是有一年刘应启回老家河南省商城县刘洼村扶贫。他先把毛毯和200元捐款送到每个贫困户家中。了解到当地适合种植一些名贵花木,又自费买了3万多元的苗木和种子,花钱雇卡车送到村上。离开的时候看到一位老乡衣服破旧,又把自己的衣服脱给了他。
  
  老伴笑他是“穷光蛋主义”者,刘应启却自得其乐:“没有存款,我还是富人。”
  
  在刘老的读书笔记中,我们读到了他的心声:“万里长征是人民群众一程一程送过来的,革命胜利是老百姓倾其所有支援取得的。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党的宗旨,要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,怀着感恩的心服务人民、回报人民。”
  
  百姓眼中,他就是身边的共产党
  
  1933年6月26日,22岁的红军战士刘应启面对马克思画像,庄严地举起右手。
  
  78年后忆及那一刻,刘应启说:“我这辈子最自豪的是认真履行了入党誓言。健康长寿则是我为人民服务最大的本钱。”
  
  一年夏天,干休所附近交叉口道路改造,每到上下班高峰,人来车往,交通不畅,市民怨声载道。
  
  刘应启跑到居委会要了一副“执勤”的红袖章戴上,在马路边当起“义务交警”,接送孩童过马路。每天起早摸黑,干得不亦乐乎。
  
  2003年夏天,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,高邮湖水暴涨,形势十分危急。刘应启得知扬州军分区组建的抗洪抢险突击大队即将开赴前线抗洪,当即找到所领导请战。
  
  “哪能让您老上呢?”
  
  “别瞧我92岁了,骨子里有股子劲呢!”刘应启把胸脯拍得咚咚响。
  
  就这样,他硬是加入了抗洪保障分队,连续数日拄着拐杖,在大堤上指挥保障分队送茶送水。面对抗洪官兵,大声鼓劲:“同志们,困难面前有我们,我们面前没困难。”
  
  “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要管,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管。以为人民服务作标准,与之不符的,他准要管一管;他认为有需要的,定要帮一帮。”刘应启居住地的丰乐社区居委会的陈长凤钦佩地说。
  
  刘应启说,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,但不能享受特殊权利。共产党人要为人民大众谋幸福,不能为个人家庭谋私利。
  
  家风连着党风。大儿子在部队准备提干,他亮起“红灯”。二儿子拟进公安部门,他对家访的干部说:“他不是那块料。”女儿下放想回城,他说“农民的孩子能种田,红军的后代也能种田。”
  
  “在老百姓眼里,党员就是党的代表。我已经100岁了,更要保晚节、做表率。一言一行都要维护好党的形象,一举一动都要为党旗争辉。”
相关文章推荐:
  •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
  • 长征的故事:七根火柴
  • 红军长征故事:半碗青稞面
  • 长征中的小故事
  • 老红军讲述过草地的故事
  • 三位老红军讲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
  • 长征故事:金色的鱼钩
  • 长征故事:强渡大渡河
  • 长征故事 长征小故事
  • 红军长征故事:丰碑
  • 顶一下
    (32)
    82.1%
    踩一下
    (7)
    17.9%
    推荐
    •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

      1935年5月,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。大渡河水流湍急,两岸都是高山峻岭,只...

    • 红军长征故事:半碗青稞面

     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,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。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