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.lishi54.com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历史人物 >

蒲松龄和《聊斋志异》的故事

时间:2015-05-03 责任编辑: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:
蒲松龄和《聊斋志异》的故事
  清朝初年,山东的一个小地方出现了一家奇怪的茶棚。过往的路人都可以进到茶棚里面喝一杯茶,这茶不收银子,客人喝了茶,只需说一些奇闻异事就行。
  
  茶棚的主人就是蒲松龄。他出生在山东一个商人家庭中,父亲弃儒经商,多年下来,家里已是小康水平。在父亲的资助下,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读书,准备科举考试。
  
  但好日子没过多久,家里面就出了很大的变故。
  
  蒲松龄的两个哥哥娶的妻子都相当泼辣,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,经常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。蒲松龄的父亲实在是忍受不下去了,只好给这三个儿子分了家。
  
  蒲松龄的妻子非常贤惠,不像两个嫂嫂这样能打能吵又能抢,分家的时候也是默默躲在一边等待蒲松龄父亲的安排,最后,蒲松龄只分到了农场的三间破房子,以及二十亩薄田和只够吃三个月的粮食。从这以后,蒲松龄不能像过去一样只用读书,什么都不管了。他必须要自谋生路。生活所迫,他做了一个私塾老师,但当时私塾老师的待遇非常低微。每年可以拿到的钱最多只有八两银子。辛辛苦苦教一年书,挣的钱还不够富人家的一顿宴席。
  
  父亲去世后,蒲松龄还得赡养母亲,家里就更揭不开锅了。
  
  为了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,他挖空了心思,可在当时,文人要想出人头地,就只有走科举考试这条道路,蒲松龄也把希望寄托在了科举考试上。除了教书外,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参加科举考试上,但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,始终不能如意,直到他七十二岁时才成为一个岁贡生。蒲松龄的一生可以说是在贫困线上挣扎,他曾经感慨道:“穷神穷神,你和我为什么这么亲近,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,就算我是你的一个仆人,你也得给我放几天假呀,但是你一步都不离开我,就好像是两个热恋的情人!”
  
  再加上在科举考试中始终不能得志,蒲松龄对黑暗的社会和不合理的科举制度产生了很深的抵触,他有一种倾诉的愿望,于是他打算写一本书。为了收集故事的素材,蒲松龄花了很多心思,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。他在住地附近的马路边搭起了一个草亭,设立了一个茶棚。于是就出现了故事换茶喝的情景。
  
  就这样靠着和客人闲谈,蒲松龄收集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。他白天就在茶棚中忙碌,晚上,就回到自己的书斋中,凭着记忆,将这些故事加工润色后记录下来,写在自己的书中。因为故事是通过聊天得来的,蒲松龄就给自己的书斋起名字叫“聊斋”。
  
  蒲松龄将自己一生的情感寄托到文章当中,因为他写的是传奇故事,所以他为自己的小说集取名《聊斋志异》。
  
  蒲松龄花了大量的精力写成的这本书,内容丰富,情节曲折,表达了他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,可以说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。但这部书的作者,在贫困中挣扎和科举考试中落魄的蒲松龄,却没有得到当时人们对他的肯定,最后在聊斋中寂寞地离开了人世。
相关文章推荐:
  • 蒲松龄简介,蒲松龄故居
  • 蒲松龄的小故事
  • 蒲松龄赴宴
  • 花妖狐魅情系人世——《聊斋志异》
  • 蒲松龄撰励志联的故事
  • 蒲松龄宴请宰相
  • 蒲松龄辛酸“高考”路
  • “一代诗医”蒲松龄的故事
  • 蒲松龄十几次“高考”失败 写诗骂考官
  • 蒲松龄的资料
    顶一下
    (3)
    100%
    踩一下
    (0)
    0%
    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