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is page was saved using lishi54 7.1.2.1052 offline browser on 12/03/18 19:47:38.
Address: http://www.lishi54.com/gs/lishirenwu/15230.html
Title: 梵高:燃烧的生命和爱情  •  Size: 35570  •  Last Modified: Wed, 21 Nov 2018 13:41:31 GMT
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.lishi54.com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历史人物 >

梵高:燃烧的生命和爱情

发布时间:2013-09-01 12:53:52 来源: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:
  一次次的恋爱,换来的是一次次的伤痛。绝望之余,梵高呼喊道:“我应该有一个女人!我活着不能没有爱,没有女人。如果生活中没有无限的东西、深刻的东西、真实的东西,我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。”“无论对错……我需要一个女人,我不能、也不会、也将不过没有爱的生活。我是一个男人,一个有热情的男人;我必须有女人一道过日子,否则我就会冻成冰块或变成石头……”
  
  天才的“向日葵大师”
  
 
  梵高为艺术而生,也为艺术而死。他是天才,是狂徒,是殉道者,是悲剧的主角,是大众画家。
  
  他的画作奔放、热烈、自由,是色彩的狂欢、情感的狂欢、生命的狂欢。他尤其喜欢向日葵,人称“向日葵大师”。因为,向日葵是太阳的象征,也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。“无论多高多大,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来处”,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。他的生命像太阳一样,是熊熊燃烧的;他的生命像向日葵一样,是灿烂辉煌的。
  
  反映梵高生平、创作与故事的电影主要有4部:《渴望生活》,1956年美国拍摄,道格拉斯主演;《梦》,1990年日本拍摄,黑泽明导演,斯皮尔伯格制片;《文森特和提奥》,1990年美国拍摄;《梵高》,1991年美国拍摄,本片主要记叙他在巴黎近郊奥维尔度过的最后10天。
  
  文森特·梵高(Vincent Van Gogh,1853~1890年),19世纪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,荷兰籍着名画家,但长年生活在法国。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,与塞尚、高更合称为三大巨匠。
  
  梵高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省的格鲁特·曾德特镇,毗邻比利时,是新教牧师泰奥多勒斯·梵高和安娜·科妮莉娅·卡本特期的长子,祖母是瑞士人,外祖父是着名装帧师。他有3个妹妹、2个弟弟。比他小4岁的弟弟提奥是他一生的知己,他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。
  
  梵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,据说因为不会拉丁语和希腊语,将他永远拦在了大学校门外。但他从小就受到艺术熏陶,又有极高文学素养,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。梵高喜欢伦勃朗、米勒、杜米埃,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、工人、社会底层人。他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,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,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。在他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,他陶醉其中,物我两忘。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,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。
  
  梵高少年时代曾于家乡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。他早年经商,在画店里过当店员,这算是他最早接受的“艺术教育”;后热衷宗教,进而成为一名传教士,1880年以后才开始正式学习绘画。他来到“世界艺术之都”巴黎,1887年经弟弟提奥介绍结识了贝尔纳、西涅克、德加和高更等画家。其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,开始醉心于色彩的运用,代表作有《食土豆者》、《塞纳河滨》等。他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。
  
  梵高虽然一生坎坷、遭遇悲苦,而且思想突兀、举止怪异,但是他生性善良、同情穷人,对一切生灵都充满了基督徒式的“同体大悲”。为“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”,他曾自费到比利时的一个煤矿区去当过传教士,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,一起睡在地板上。矿坑爆炸时,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。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,终于把他撤了职。这样,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。
  
  不久,他厌倦了巴黎生活,来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阿尔勒城,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;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葛饰北斋的“浮世绘”启发,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,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、寓意性。代表作《向日葵》、《邮递员鲁兰》、《咖啡馆夜市》、《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》、《星光灿烂》、《梵高在阿尔勒卧室》、《欧韦的教堂》等,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。
  
  梵高全部杰出的、富有独创性的作品,都完成于他生命中最后的6年。他一变曾经的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,好像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,以表达强烈的理想和希望。他曾说过:“只要活人还活着,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。”他的艺术生涯虽然很短暂,但这位极端孤独、无比热忱的艺术家,因其才情喷涌、勤奋创作,留下了大约850件油画和数量更多的素描,以及情感洋溢的大批书简——寄给弟弟的亲笔信。
  
  虽然当时他的作品很难被人接受,甚至被大家当做疯子看待,但后来对西方20世纪的艺术有深远影响。法国的野兽主义、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,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、自由抒发内心感情、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、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,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。
  
  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,距他去世时只有两年。他的运气没有毕加索那么好,直到去世前不久,才有比利时画家安娜·博赫以400法郎的价格买下了他的《红色葡萄园》,这是梵高生前卖出的唯一一幅油画,现存莫斯科。此外,1882年梵高的叔叔向他订购了一些海牙景色的素描,1885年艾恩德霍芬一家人为餐厅订购过一组四季图。
  
  1890年7月,梵高在巴黎郊区瓦兹河畔奥维尔城因患精神病而开枪自杀身死,年仅37岁,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拉斐尔同寿。因为他不愿再增加别人的负担(尤其弟弟提奥,他长期在经济和精神上支持哥哥)。可是6个月后提奥也跟着病逝。人们说: “他是为梵高而生。”兄弟俩被埋在一起。
  
  梵高死后,他的名气却越来越大。随着作品在各地展出和书信的公开,甚至传记的出版,他在全世界逐渐家喻户晓,俨然已成为最受宠爱的画家之一。他生前穷困潦倒,而死后,其作品竟成了亿万富翁炫耀的资本!他的画是国际艺术品市场拍卖最高价的:1990年《加歇医生像》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收藏家,这也是多年里世界上卖价最高的艺术品(直到2004年毕加索的一幅《拿烟斗的男孩》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卖了1.04亿美元)。1987年《鸢尾花》卖了5390万美元的天价,震惊世界,也引起一些争论。同年一幅向日葵卖了3950万美元,1998年一幅没有胡子的自画像卖了7150万美元。
  
相关文章推荐:
  • 项羽与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
  • 关于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
  • 生命最后一刻拍下的争议照片,震撼!
  • 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爱情故事
  • 毛泽东生命最后时刻的舞伴
  • 刘秀的爱情故事 娶妻当得阴丽华
  • 佛教四大经典爱情故事
  • 朱德与四位夫人的爱情故事
  • 毛泽东与江青爱情老照片
  • 邓小平生命中的最后时刻
  • 顶一下
    (8)
    88.9%
    踩一下
    (1)
    11.1%
    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