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.lishi54.com

明英宗:当过俘虏又复辟的皇帝(3)

时间:2013-04-08 责任编辑: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:

  
  正统初年,因为外廷有“三杨”,内宫有太皇太后张氏,王振尚处处小心,不敢嚣张。但是张太后在正统七年(1442)去世,“三杨”也先后去世,使得王振可以肆无忌惮地弄权了,大兴土木,广收贿赂,使用重刑,威势倾朝廷。而且他还依仗皇帝的威严排除异己,树立朋党。正统朝的政治日趋腐败。
  
  由于明朝的江山是推翻元朝统治,从蒙古人手中夺过来的。明朝建立后,蒙古人虽然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,但在北方草原地区仍然有很大的势力。洪武元年(1368),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
  
  即皇帝位不久,就命徐达领兵出征北元。元顺帝见大势已去,逃离大都(今北京市),返回漠北。虽然蒙古无力与明朝一争天下,但雄踞北方,时刻都是明朝的重大威胁。因此,明朝历代统治者都把北元作为心腹大患看待。太祖分封秦、燕、晋、宁、辽、岷等边塞诸王,分镇要害边地,屯驻重兵,形成了一道抵御蒙古的防线。洪武年间,太祖还多次出兵打击蒙古势力。永乐年间,成祖朱棣迁都北京,实际上是把抗蒙总部搬到了前线,先后5次亲征,使得北部边境稍得安宁。在最后一次亲征途中,朱棣病逝。
  
  自仁、宣时期起,明朝对蒙古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太祖朱元璋、成祖朱棣对蒙古主要采取以攻代守,主动出击的策略,长驱直入,极大地削弱了蒙古各部的势力。此时则转变为镇守九边、互市往来的以守为攻的方针。蒙古游牧经济有其内在的不足,生产分工不发达,手工业制造水平低下,因此日用品、手工业品缺乏,必须依靠其他途径获得。获得的手段不外乎有两种:掠夺和贸易。贸易又分为朝贡贸易和马市贸易。马市贸易,设于边境,蒙古以驼马皮毛换取日用品,但明朝政府明令禁止买卖铜、铁、兵器。
  
  朝贡贸易,始于永乐朝,入贡驼马兽皮,明朝则估价给值,另有大量赏赐。但是这种朝贡体系隐藏有很大问题,蒙古派遣的使团人数越来越多,沿途州府供应吃力,而且其间夹杂不法之徒,频频生事。如果得不到满足,蒙古就会侵犯边境。
  
  正统初期,英宗忙于用兵麓川,无暇北顾,使得也先(蒙古首领,自称太师淮王)利用机会扩大势力范围。也先先是向西发展,将依附明朝、屏卫明朝西翼的各蒙古部落收服,然后挥兵东下攻取兀良哈三卫。此时,也先的势力范围西起今日的新疆、甘肃、青海,东至辽东地区,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边。
  
  不仅如此,他还经常派人以向朝廷进贡为名,骗取赏赐,因为当时明朝对进贡国家的使者,无论贡品如何,总要有非常丰厚的赏赐,而且是按人头派发。也先也是看中了这一点,派出的使臣不断增加,最后竟加到3000多人。正统十四年(1449),也先遣使2000余人进贡,诈称3000人。王振怒其诈,下令减少赏赐,也先遂以此为借口领兵大举进犯。
  
  王振认为这是扬威远方的机会,也是进一步提高自己在朝廷中威信的机会,于是极力撺掇英宗贸然亲征。英宗年少气盛,自己也想仿效曾祖父成祖扫荡漠北,因此决定草率亲征。由于当时明庭的主力都在外地作战,一时难以调回,因此朝中大臣都劝阻英宗不要亲征,但最后还是没有改变英宗的态度,于是七月十五日,英宗命御弟朱祁钰留守北京,自己率领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起的50万大军,浩浩荡荡出征了。
  
  由于连天大雨,加之粮饷接济不上,军队的士气非常低下。行到大同附近,看见被也先杀的尸横遍野明军尸体,英宗和王振都动摇了,于是决定撤军。但是王振的老家在蔚州,离大同非常近,于是他决定大军绕道蔚州撤退,王振的提议立即遭到群臣的反对,认为这样会耽误撤退的时机,但是王振那里听的进去,加上英宗也希望给王振衣锦还乡的机会,于是大军开始朝蔚州方向移动。
  
  这时,王振又心血来潮,怕大军经过会踩坏家乡的庄稼,自己就会背上骂名,于是建议按原路撤军,就这样宝贵的时间被耽误了。当大军行到怀来附近时,由于锱重还没有赶到,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待。如果这时英宗能够进怀来城驻守,那么历史将被改写,不过历史就是历史,没有那么多的假设,就在八月十三日怀来城外的土木堡(今河北省怀来县以东20里处),明军被也先大军赶上,并被包围。也先切断了明军的水源,土木堡地势虽高却没有水源,掘地两尺仍不见水,士兵饥渴两日,战斗力大为下降。也先假意议和,趁明军不备,发动总攻。明军全军覆没,英宗被俘,转瞬间就由贵不可言的皇帝变为阶下囚。王振被明将樊忠杀死,英国公张辅、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战死。这就是着名的土木之变。英宗也开始了他一年的北狩生活。
  
  英宗被俘后,也先也觉得非常难办,是杀是留无法决定,好在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认为英宗奇货可居,劝也先留下英宗,他的提议得到了也先的认同,英宗也得以保全了性命。英宗被俘的最初一段时间,也先视为奇货可居,总是带着英宗到处招摇撞骗,但遭到了明朝边将的回绝。
  
  这样,也先想靠英宗大捞一把的计划失败了,于是气急败坏的也先率领瓦剌精锐骑兵浩浩荡荡杀奔北京。紧接着,瓦剌大军直逼北京。英宗被俘,也先,想以此要挟明廷。这一来,整个朝廷乱成了一锅粥,京师群情汹汹,人心惶惶。以徐有贞为代表的一批人主张弃城逃跑,迁都南京以避敌人的兵锋,而监国郕王和孙太后也毫无主见。这时一贯以正色立朝的兵部侍郎于谦大声反对:“言南迁者,可斩也。京师天下根本,一动则大事去矣,独不见宋南渡事乎!”太监金英也赞同于谦的意见,郕王就此提升于谦为兵部尚书,主持军务,担负起保卫北京的重任。
  
  于谦是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字廷益,号节庵。永乐进士,曾随宣宗平汉王朱高煦叛乱。出按江西时,卓有政绩,百姓称颂。正统十一年(1446),曾遭人陷害入狱论死,因百官百姓力请得免。土木之变时,为兵部右侍郎。
  
  此前,于谦顺应民意,建议对罪魁祸首王振及其亲信马顺等人绳之以法,得到大家的一致支持,声望大增。由于英宗所率50万京师劲旅皆没,北京只剩下不到10万老弱病卒。于谦请求郕王檄取两京、河南备操军,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,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,亟赴京师。经过这样一番部署后,人心稍安。
  
  于谦主持军务以后,调发军旅井井有条,郕王被推立为皇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,孙太后本来想立朱祁镇的长子三岁的朱见深(就是后来的明宪宗)为皇帝,此办法虽然符合封建宗
相关文章推荐:
  • 明英宗朱祁镇:史上最忘恩负义的皇帝
  • 明英宗朱祁镇竟然是宫女所生
  • 明英宗与钱皇后:生要同衾 死要同椁
  • 明英宗:史上最忘恩负义的皇帝
  • 明英宗朱祁镇:被历史埋没的英主
  • 明英宗朱祁镇简介
  • 明英宗
  • 明英宗为爱妻废除殉葬制度
  • 顶一下
    (5)
    50%
    踩一下
    (5)
    50%
    推荐
    • 朱元璋简介

     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(1328年10月21日-1398年6月24日),字国瑞。原名重八,后取名兴...

    • 朱元璋“打老虎”三部曲

      朱元璋在上演法不容情、大义灭亲的同时,也上演了法不容众、大义灭臣。他上任后,立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