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起源 顾姓是源于夏代顾国的姓。
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,最早的一支形成于夏末商初,出自顾(今河南范县);还有一支形成于西汉初期,出自会稽(今江苏苏州)。
据宋人郑樵《通志·氏族略》所云:“顾氏,已姓,伯爵,夏、商之诸侯,今濮州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,是其地也,子孙以国为氏。又,顾氏谱云: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,汉封东瓯,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,汉初居会稽,亦为顾氏。”
据史书记载,夏朝时,昆吾氏的子孙受封于诸侯国顾国(今河南范县),与附近的巴姓昆吾国和彭姓韦国,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东部的屏障。夏末商初时,顾国被商汤灭掉,亡国后的顾国王族子孙,散居全国各地,以国名为姓氏,从此中国开始有顾姓。
而另一支顾姓源自遥的子孙。汉朝初年,越王勾践的裔孙摇,因佐诸侯灭秦有功,被封于东颐(今浙江永嘉),后来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于会稽,人称顾余侯。后来顾余侯的子孙以其封地的名称号的“顾”为姓氏,从而又形成一支顾性居民。
这两支顾姓,一支起源于北方,另一支起源于南方,后人便称为“南顾”和“北顾”。至今顾姓人在谈论其渊源时,仍有“南顾”、“北顾”之说。
顾氏得姓后,“北顾”发展不及“南顾”,南顾很快成了会稽一带的大姓,汉魏六朝时与陆、朱、张三姓合称为会稽四姓。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成长于会稽,所以会稽也成了顾姓的着名郡望之一。后来,这支顾姓中的人西迁武陵(今湖南常德),并迅速发展,因此武陵也成了顾姓的又一郡望。三国至唐代,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;唐以后,由于种种原因,顾氏不断向南北各地播迁。至明代,不仅分布于今山东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福建、广东、四川等地,而且在北方的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、内蒙等地也有顾姓人居住。
但是,综观顾氏家族史,从古至今,其发展繁衍中心却一直在江浙一带,因此,顾姓历史名人大多出自南方,尤其是江苏。例如:三国时吴国丞相顾雍,西晋时支持司马睿的江南士族领袖、顾雍之孙顾荣;东晋画家顾恺之;南朝时期的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;元朝画家顾安、文学家顾瑛;明朝武英殿大学士顾鼎臣、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;明、清之际的思想家、学者顾炎武;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;清朝词人顾贞观、学者顾栋高、校勘学家顾广圻等,都是今江苏人。唐朝诗人顾况为今浙江人,五代南唐画家顾宏中为江南人;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顾君恩为湖北人。
顾姓名人
在古代顾姓名人中,最值得称道的是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顾恺之,和清代思想家顾炎武。顾恺之,东晋义熙年间任通直散骑常待,多才多艺,工诗赋、书法,尤精绘画,有“才绝、画绝、痴绝”之称。其画主要是人物肖像及神仙、佛像、禽兽、山水等。后人评其作画是“意存笔先,画尽意在”。着有《论画》、《魏晋胜流画赞》等,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。顾炎武,明末清初人,他学识渊博,在国家典制、郡邑掌故、天文仪象、河漕、兵农及经史百家,音韵训诂等方面,都有研究。晚年治经侧重考证,开清代朴学风气,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、皖派都有影响;在音韵学方面,有承前启后之功。着有《日知录》、《音学五书》等,是我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学者之一。
在近现代史上,顾姓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,例如:现代史学家顾颉刚,曾主编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,主持标点《资治通鉴》和二十四史等。在科学技术界有顾济之,任《辞海》水利科副主编,参加了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的审稿工作;顾震潮,大气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,对中国气象预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艺术界有着名沪剧演员顾月珍;钢琴演奏家顾圣婴,曾多次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,被誉为“天生的肖邦演奏家,真正的钢琴诗人”。
顾姓在当今中国按人口数量排列的百家姓氏中居第86位。 |